政策目标
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:到“十四五”末,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,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万家,实现“四科”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万家。
推动未来产业发展:到2025年,未来产业技术创新、产业培育、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,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,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。
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:引导中小企业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有所突破,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。
具体措施
优化科技计划支持研发机制: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,单列预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,支持其承担国家科技任务,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优化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研发机制:优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,支持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子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,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研发。
落实税收优惠政策:进一步推动简化普惠性优惠政策兑现程序,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,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。
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: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,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,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,举办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。
促进成果转化: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,建设成果“线上发布大厅”,构建科技服务和技术市场新模式,落实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材料激励政策。
打造标志性产品: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,做优信息服务产品,做强未来高端装备,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。
培育高水平企业梯队: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,实施中央企业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计划,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。
支持打造创新创业特色载体: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引导开发区发展专业资本集聚型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、科技资源支撑型、高端人才引领型等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。
加强金融支持: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、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基金的作用,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。
完善创新环境: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,推动公共资源开放,建立完善对新业态、新模式的高效监管机制,加快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政府服务平台。
实施步骤
制定落实方案: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,制定落实工作方案,建立制度安排和工作体系,加大支持力度。
明确工作目标:开发区应明确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的工作目标,将目标细化为可量化、可考核的具体指标。
跟踪问效与奖补结合:加强预算绩效管理,对纳入支持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,跟踪其双创工作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,中央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与工作绩效挂钩。
支持对象
科技型中小企业:技术含量高、创新能力强,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力量。
未来产业相关企业: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,推动未来产业发展。
中小企业:特别是小微企业,提升其专业化能力和水平。
政策工具
金融政策:优化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研发机制,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研发。
财税政策:落实税收优惠政策,简化优惠政策兑现程序。
场地与设施政策:支持打造创新创业特色载体,为初创期中小企业提供研发理念和创新文化基因。
人才与培训政策: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高端人才,探索完善校企、院企科研人员“双聘”或“旋转门”机制。
服务与支持政策:加快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,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。